查看原文
其他

乡村干部吕宝军 | 为乡村谋发展不遗余力 为百姓谋幸福践行初心

宣传统战部 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2021-10-08

      2019年10月,辽宁省委组织部下达了选送第三批干部到农村、到基层开展乡村振兴的组织和帮扶工作的通知,想为百姓脱贫服务、想为乡村振兴做点事的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吕宝军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报名。经组织选拔筛选,他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下派干部。2019年11月初他就到了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大西岔镇,开始了他殚精竭虑为村民服务、只争朝夕为乡村谋发展的脱贫攻坚振兴乡镇的工作。

深入走访了解乡情

为百姓着想践行初心

      为了了解镇情村情民情,及时掌握第一手材料,吕宝军一到任立即投入工作。他爬山涉水走访大西岔镇所辖各村,深入实地调研,了解农村的实际状况,农民的真实想法。与镇领导、村干部和党员攀谈,掌握大西岔镇及各村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第三产业的特色;与建档立卡户谈心,熟悉建档立卡户贫困的根源和目前的状态;与普通农民唠嗑,搞清楚农民的种植业、养殖业开展情况以及农民的期盼;与驻村工作队、村第一书记交流,获知他们开展工作的难点和经验。

      他深深地知道,百姓生活无小事,再小的事,办不好就成了大事,势必会影响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他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提升工作水平,敢于直面矛盾,勇于担当,善于解决问题。

      2020年1月初,他了解到大西岔镇一些农民家中板栗、茧蛹等农产品滞销,而农民急等着钱过年,希望能将这些积压的农产品尽快卖出去。但是,大西岔镇地处偏远山区,信息和交通都不畅通,一时难以找到销路。得知这一消息后,他心急如焚:如果板栗、茧蛹这些农产品不能尽快卖出去,不仅会给村民造成损失,更会影响他们以后种植板栗和养蚕的积极性。吕宝军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他横下一条心,必须帮助村民解决眼前的这个实际困难。他想了无数办法,打了无数电话,发了许多条微信,最终帮助村民销售了10000多斤板栗、茧蛹等农产品,销售了30多只笨鸡和50多斤笨猪肉。

      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然来袭时,为了保障村民身体的安全健康,吕宝军立即投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积极参与大西岔镇政府门前设立的检查点的各项工作,对来政府办事的人员进行登记和测温;检查大西岔镇内疫情防控卡点的工作人员是否按时上岗和认真工作;督促村干部做好来自武汉、湖北、境外人员的登记和报告工作,对相关人员按照规定实施居家隔离和集中隔离;指导下村干部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调查走访工作和疫情防控的宣传工作。大西岔镇所辖各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没有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发生,而且大西岔镇还按照中央要求第一时间完成了复工复产。

多方探求致富路

科技助力奔小康

      乡村的发展与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都密切相关,经济发展是乡村发展的基础,找到适合当地农村发展的项目是促进乡村发展的重中之重。吕宝军深知寻找和论证适合当地农村发展项目的重要性,他详细分析了大西岔镇9山半水半分田的特点,先后研究论证了9个种养殖项目,各种各样的原因否定了8个:一是“林下参种植”项目,获得收益的周期太长;二是“鸭绿江上养鱼”项目,不可控的风险因素太多;三是“跑山鸡养殖”项目,农民担心鸡的防疫和销售做不好;四是“棚栽蓝莓”项目,农民担心种植和管护技术学不会。

       但他不灰心不气馁,继续研究引种、种养殖技术、生产管护和产品销售等问题。为了研究论证“林下天麻种植”项目,他多次联系吉林的天麻种植大户研究引种、种植技术以及日常管护等问题;联系吉林的天麻加工厂研究如何有效加工天麻才能增加天麻的附加值;联系修正药业集团公司、吉林省通化市制药厂、吉林省通化利民制药厂、通化金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药企,研究天麻的销路是否稳定、销售价格是否合理问题;再对“林下天麻种植”项目进行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时间研究论证,他提出的“林下天麻种植”项目得到了大西岔镇村民的一致认可。他们说:吕教授给我们推荐的“林下天麻种植”项目,投资少、见效快,而且种植技术简单、日常管护方便、易加工、销路稳定、效益显著,是个好项目,我们愿意尝试。现在宽甸大西岔镇已有8户村民在自家林下种植天麻,2021年夏天就可以销售他们的林下天麻了,幸福的笑容每天都在这些农民的脸上洋溢着。还有25户农民准备在2021年春天种植,更有众多农民密切关注这一项目,跃跃欲试。

       一年多的时间,吕宝军为大西岔镇协调投入资金8万元,扩大了板栗合作社的经营规模;协调项目资金1287万,完成28.9公里村级路和4846平方米的护坡护岸工程建设任务;积极推动争取政府支持资金312万元,在宽甸县长甸镇开展飞地经济“暖棚栽种蓝莓项目”,有12个暖棚,共计70亩。

探索养老新途径

一举多得解乡愁

      乡村文明既是乡村发展的一个标志,又是乡村发展的促进动力。近些年,大西岔镇各村村民的孩子越来越多地到县城上学去了,青壮年男女越来越多地去外地打工,在村里留守的大多是老年人,这种现象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

      吕宝军观察到这一趋势,同时也发现了问题:老年人在农村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在下降,急需要人照顾,而恰恰子女又不在身边。让这些人到敬老院去养老,他们又不愿意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住所。虽说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如果子女照顾老人就不能到外地打工,不能去县城陪孩子读书;如果让老人自己留守在家里,还不放心。这件事让老人们的子女倍感选择的艰难。

      怎么解决这一难题,吕宝军经过反复思考,终于想出一条妙计。他建议各个村成立家庭养老公司,招收建档立卡户的村民作为各村家庭养老公司的工作人员,培训后上岗,负责为付费养老人员做饭、洗衣服、烧炕、打扫卫生,做好服务工作。聘任各村卫生所的医生作为各村家庭养老公司的医护人员,定期到付费养老人员家中为老人检查身体、指导用药、食疗养生、督促运动、帮助复健,做付费养老人员的家庭保健医生,既呵护了付费养老人员的健康,又增加了医护人员的收入。公司化管理的家庭式养老一举多得:既实现了老人不离家养老的愿望,又解决了子女不能照顾老人的难题,同时也增加了建档立卡户的收入,推动了乡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推进了乡村文明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到大西岔镇履职以来,吕宝军时刻关注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发展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及时收看“两会”和新闻联播,注重看书看报,积极为乡村的发展振兴献计献策;认真研究乡村发展的方式和路径,研究绿色农产品产业链等问题,围绕党中央乡村振兴等战略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撰写评论文章,现已在共产党员网等网络媒体上公开发表了28篇。

     2021年,为了解决村民们的各种实际困难,他依然爬山涉水奔波在大西岔镇所辖各村的小路上;为了给村民们寻找科学的致富之路,他还在不懈地严密思考、谨慎地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吕宝军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入党誓言,谱写了一曲为乡村谋发展不遗余力、为百姓谋幸福践行初心的赞歌。

资料来源: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大西岔镇政府

撰稿:方伟

责编:李佳昱

审核:刘颖

往期回顾: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